動物傳染病的種類繁多,病情復雜,單靠臨床診斷,流行病學和解剖變化常難以確診,往往需要依靠血清學、病原學、病理組織學檢驗等方法進行協(xié)助診斷。為了達到早期確診,應采取病料送獸醫(yī)檢驗部門檢驗。
(1)取材動物癥狀及病變要明顯。如有多數(shù)動物發(fā)病或死亡,應從癥狀和病變明顯的病例采取,為了提高檢出率,應從自發(fā)病初期到癥狀明顯從未使用過抗生素或驅蟲藥物治療的病例取料,否則會影響微生物和寄生蟲的檢驗結果。
(2)取材時間盡量要早。取材時間應在死后6小時內(nèi),最好是將典型癥狀的畜禽撲殺取料。動物死亡過久,會影響檢驗結果,甚至發(fā)生誤診。
(3)取材操作要無菌。取材的器械、裝病料的容器要徹底消毒。一種病料放在一個容器里。采取實質器官時,應在切開腦、胸、腹后立即采取,然后再檢查病變,以防病料的污染。病料塊可適當大些,以便送化驗室后,可從病料內(nèi)部采取無污染病料供微生物檢查。
(4)取材部位要選擇。根據(jù)臨床上懷疑的某種傳染病,則采取該病常侵害的部位。原則要求采取病原微生物含量多、病變明顯的部位。如狂犬病應采取腦和脊髓,口蹄疫采取水皰液和痂皮。對難以考慮的病種,則可根據(jù)臨床癥狀和病變?nèi)〔幕虿扇∪砀髌鞴俳M織。懷疑是炭疽,不準解剖,只需割取一只耳朵就可以了。
要使實驗室診斷得出正確結果,除病料采取恰當外,還要使病料保持新鮮或接近新鮮狀態(tài)。如果病料需送外地檢驗時,則應加入適量的保存液。
(1)細菌檢驗病料的保存。無菌采取臟器標本,可放在低溫下保存。有污染可能時,應將標本放在滅菌的30%甘油緩沖鹽水或飽和鹽水中,容器加塞封固。
飽和鹽水的配制:蒸餾水100毫升,加入氯化鈉38~40克,加熱充分溶解,待冷后用數(shù)層紗布濾過,高壓滅菌后備用。
30%甘油緩沖鹽水的配制:中性純甘油30毫升,氯化鈉0.5克,磷酸氫二鈉1克,加中性蒸餾水至100毫升混合后高壓滅菌備用。
(2)病毒檢驗病料的保存。通常將標本放在50%甘油緩沖鹽水或雞蛋生理鹽水中,容器加塞封固。
50%甘油緩沖鹽水的配制:氯化鈉2.5克,磷酸氫二鈉10.74克,磷酸二氫鈉0.46克,加中性蒸餾水100毫升,溶解后再加入中性純甘油150毫升,中性蒸餾水50毫升,混合,6.8千克(1.5磅)高壓滅菌30分鐘后備用。
雞蛋生理鹽水:先將新鮮雞蛋的表面用碘酊消毒,打開后將內(nèi)容物傾入滅菌三角燒瓶內(nèi),按10%量加入滅菌生理鹽水搖勻后用滅菌紗布過濾,濾液在56~58℃加熱30分鐘,每日1次共3次,冷卻后備用。
(3)血清學檢驗病料的保存。血清可放在滅菌玻璃瓶或青霉素小瓶中,于4℃條件下保存,不要反復凍融。為了防腐,每毫升血清中可加入5%碳酸溶液1~2滴,或加1/10000的疊氮鈉防腐。
(4)病理檢驗病料的保存。將采取的臟器塊立即浸入10%福爾馬林液(市售福爾馬林10毫升,加清水30毫升)中固定,也可用95%酒精固定。保存液的量以能浸沒臟器塊為宜。如用10%福爾馬林固定,應在24小時更換新鮮溶液1次。嚴冬季節(jié)為防組織塊凍結,在送檢時可將上述固定好的組織塊取出,保存于甘油和10%福爾馬林等量混合液中。
病料容器封閉后,貼上膠布,用藍色圓珠筆注明內(nèi)容物名稱,采取日期。將其裝入塑料袋內(nèi),再放入加有冰塊的廣口冷藏瓶中。如送檢路程較遠,冰塊中應加入氯化銨,冰塊上層放病料。也可在1500毫升水中加入氯化銨450~500克,瓶內(nèi)可保持0℃左右達24小時之久。如無氯化銨時,可在100克碎冰塊中加入33克食鹽,或在100毫升水中加入化肥硝酸銨120克,都可使水溫降至0℃左右。病理檢驗材料則不能受凍。
病料送檢要求安全,快速送到檢驗室。最好派專人運送。
送檢前應填寫送檢單,注明畜種,發(fā)病和死亡日期;病料種類及加入保存液的種類;病死畜的主要癥狀及剖檢變化,采取何種防治措施,效果如何,臨床上懷疑的病名,流行特點,發(fā)病數(shù)及死亡數(shù);最后應提出送檢目的,隨同病料一并交給檢驗單位,供檢驗中分析。